作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风电大国,风力发电已占到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半壁江山。对于德国风电行业从业者而言,繁荣之下却藏着阴影:大面积的裁员、风机制造商破产以及数月以来不断刷新下限的新增装机容量。
风电
德国陆上风电署(FachagenturWindenergieanLand)最新报告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德国新增并网风机数量仅148台、并网风机总功率仅0.51GW,同比暴跌82%,一举刷新1999年以来的最低值。
陆上风电署预估,这一情况在四季度并不会明显改善,今年风电新增并网容量确定无法达到1GW。2014年-2017年,德国年年平均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4.6GW。
默克尔政府此前确定了一系列较为激进的能源计划,包括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65%、2050年占比超过80%,以及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站、2038年前彻底弃煤。业界普遍预计,唯有每年新增2.9-4.3GW的风电容量,才能实现这些目标。
当前风电行业惨淡的现状,意味着德国雄心勃勃的能源计划可能大幅度缩水甚至流产。
“躺着赚钱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
曾经发展迅猛的德国风电行业为何走到今日的处境?
最重要、也是无法回避的原因是,2017年起德国政府开始推行竞价补贴政策。
2000年,德国《可再生能源法》初稿确定了风电固定补贴机制。2014年,该法案修订版进一步确定了标杆电价,规定风电运营商自行负责与电网公司进行洽谈,联邦政府根据每月更新的标杆电价进行统一补贴。对于新投入运营的风电场,前五年的初始标杆电价高达8.9欧分/度。
但随着新版《可再生能源法》于2017年开始生效,风电运营商“躺着赚钱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。
根据新规,政府补贴额度的确定将不再采用一刀切的形式,而是通过由联邦电网署(Bundesnetzagentur)组织的项目竞标确定。唯有上网价格最具竞争力的风电运营商,方能到达补贴。
2018年开始,风电递标数量开始急剧下降。2019年,联邦电网署进行了五次共计3175MW的招标,但仅有1337MW最终成交。
风电行业的自救之路
在本土市场寒冬之下,率先感到瑟瑟发抖的德国风机制造商们开始把目光转向海外市场。
目前,德国大型风机制造商主要包括西门子歌美飒、爱纳康(Enercon)、Nordex等。过去两年,Nordex的大单多来自苏格兰、克罗地亚和土耳其等地;西门子歌美飒也在美国、瑞典、中国等多地拿下单子。
不同于这些大型企业,那些长期依赖补贴过活的众多中小型风机制造商,在海外市场并没有竞争力。
即便是Senvion这样的老牌风机制造商,也没能度过这次危机。今年4月,它申请破产保护;9月,西门子歌美飒收购了它的大部分业务。
在标杆电价最后疯狂的2017年,Senvion曾仅靠德国本土市场,挤入了全球风机制造商前十榜单。
据工会组织IGMetall调查,德国风电行业在确定竞价补贴政策之前的2016年,有16.1万从业者,该数字在两年多内缩水到了12.5万。
仅是补贴政策转向的2017年,全德国范围内就有2.6万个就业机会消失,超过了今年年初德国政府宣布弃煤时所预期的2万名煤炭失业者的数量。
这一裁员潮仍在继续。11月8日,2017年曾挤入世界前五的风机制造商Enercon宣布裁员3000人。